前不久,首都机场上空出现的“塞车”现象,使一些航班延误,令人至今心有余悸,同时也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议论。那么,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,目前国内机场还存在着哪些问题,今后国内机场建设的重点在哪里?中国民航总局机场司司长张光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张光辉认为,目前的现状是,国内机场市场化经营程度低,机场的企业化、商业化经营发育还很不成熟,与国际上现代民用机场经营发展大趋势差距较大。虽然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向独立运营、自主发展的方向变革,但到目前为止仍有70%以上机场还处在变革之中,这些机场的建设投资、融资、经营亏损补贴还都靠政府来支持;另有一部分机场属政企职能合一的单位;还有20多家机场还与航空公司合为一体运营,所以真正实现企业化、商业化经营的仅是少数规模较大、市场条件较好的机场,而且其市场化、商业化经营程度也还比较低。
据对北京首都、上海虹桥、广州白云机场1998年至1999年度经营情况统计分析,其非航空业务经营收入平均只占业务总收入的30%。而国际上商业化水平较高的机场非航空性业务收入占机场总收入的50%至60%,甚至更多。截止目前,中国已有一批机场真正实现了企业化经营管理,特别是北京首都、上海虹桥、深圳黄田、厦门高崎机场已成功改制为股份上市机场。
谈起民航未来的发展,张光辉说,中国民航潜力巨大,市场前景广阔。目前,中国已有城市近700个,已通航的城市还不足城市总数的四分之一。从现阶段看,中国机场数量少,密度小。据有关研究机构对40个国家的统计,1万平方公里平均拥有2.08个机场,而中国目前仅有0.127个,远低于其他国家水平。中国将进一步调整民用机场建设和管理政策,促进机场建设投资多元化。
今后中国机场建设方面,将根据航空市场需求及航线网络结构调整的要求,重点建设以北京、上海、广州为核心的国际、国内联合枢纽,对这些大型枢纽机场的建设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基础设施,提高和完善中转功能,使之成为全国性航空客货集散中心,并逐步建成国际航空枢纽。加强以成都、西安、武汉、昆明、乌鲁木齐等机场为主的国内枢纽机场建设,这些机场要加大飞行区、行站楼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改、扩建力度,不断完善机场客货处理综合功能,逐步建成区域性中型航空客货集散中心。
据有关部门预测,未来20年,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场。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统计资料预测,民航运输量的增长速度应该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的二倍,可见中国民用机场前景广阔。